新闻动态
大唐战神郭子仪晚年竟夜不闭户!儿子急哭:家底都要被偷光了_皇帝_朝廷_父亲
历史上,众多功高震主的武将,大多都难以逃脱 “兔死狗烹” 的悲惨宿命。然而,唐代名将郭子仪却是个异数,他凭借 “再造大唐” 的盖世功勋,竟能达成 “权倾天下而朝廷不猜忌,功盖一代而君主不怀疑,生活奢靡穷尽私欲而君子也不怪罪” 的非凡成就。
他手握重兵,权势笼罩朝野,却能在玄宗、肃宗、代宗、德宗四朝的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,最终以 85 岁的高龄安详离世,且子孙绕膝,福泽深厚。那么,他究竟凭借何种手段,让皇帝对他毫无戒备之心呢?答案或许就隐藏在他晚年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举止之中。
郭子仪的人生可谓大器晚成,他通过 “武举” 考试踏入军旅生涯,随后在边关默默奉献了四十余载。直到 58 岁时,安史之乱爆发,这位老将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。
他临危受命,毅然率军前去救援皇室。凭借着卓越超群的军事才能,郭子仪成功平定安禄山之乱,使得唐朝皇室得以重回长安。此后,他又长时间抵御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,特别是吐蕃大军,为大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。
展开剩余79%就连唐肃宗都不禁赞叹道:“国家得以复兴,全是爱卿的功劳啊。” 唐代宗甚至对女儿升平公主说:“郭令公要是有称帝之心,这天下恐怕早就不是我们李家的了。” 这话表面是褒奖,郭子仪听后却后背发凉。
毕竟功高震主,向来是帝王最为忌讳之事,郭子仪手握朔方军,其门生故吏更是遍布朝廷内外,皇帝又怎能不心存忌惮呢?
为了自保,郭子仪想出了一招 ——“自污”。68 岁那年,郭子仪打了胜仗,唐代宗打算给他加官进爵,他却说道:“老臣不要官职,只求陛下赏赐几个美人。”
代宗听后哭笑不得,心想您都这把年纪了,便委婉劝道:爱卿劳苦功高,几个美女自然不在话下,只是传出去恐怕会有损您的声誉啊。郭子仪却坚持道:老臣身子骨还硬朗着呢,别的没什么爱好,就好这一口。
代宗无奈,只好精心挑选了六位绝色美人,送到郭府。郭子仪见状 “欣喜若狂”,不仅大兴土木扩建宅院,还四处搜罗奇珍异宝,将家里装点得奢华无比,有事没事就大摆宴席,日子过得逍遥自在。
很快,满朝文武都知晓 —— 郭子仪不爱权势,唯独钟情于美色。儿子郭暧在外面因此事被人调侃,气得满脸通红,回家后质问父亲:“您一生英名远扬,为何到了晚年却如此不懂得自爱?”
郭子仪却不慌不忙地说:“秦朝王翦出征前,拼命向秦始皇索要田宅;汉朝萧何自毁名声,强行霸占民田。他们难道真的是贪财吗?我此举不过是牺牲点个人名誉,来保全整个家族,又有何不可呢?”
仅仅靠 “自污以安君心”,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朝堂局势。毕竟,即便你不主动招惹是非,也总有小人会在背后使绊子。而郭子仪一生都对朝堂上的小人以礼相待,面对挑衅也总能从容化解。
大宦官鱼朝恩嫉妒郭子仪功勋卓著,趁着他率军抵御吐蕃之时,竟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。在古代,人们极为重视孝道,这种事换做任何人都难以忍受。满朝公卿都忧心忡忡,担心郭子仪会一气之下起兵造反。
而实际上,这正是鱼朝恩的险恶用心:激怒郭子仪,逼他做出错事,从而将他排挤出朝堂。
然而,郭子仪在见到皇帝后,不仅没有义愤填膺地追究挖坟之人的责任,反而泪流满面地说:“都怪我长期带兵,却没能禁止士兵破坏百姓的坟墓,如今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,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,并非有人故意针对我。”
郭子仪心里清楚,一旦自己表现出愤怒和报复的情绪,皇帝很可能会对他产生猜忌,怀疑他有谋逆之心。他这种以德报怨的态度,不仅让鱼朝恩的阴谋彻底破产,还让鱼朝恩对他心生敬佩,从此不再为难他。
除此之外,郭子仪晚年还有一个堪称一绝的保命绝招 —— 敞开家门,任人随意参观。他的府邸门窗大开,毫无防备,无论是朝廷官员、普通百姓,甚至是街头巷尾的商贩走卒,都能够自由出入。
有一次,他的部将到地方任职前来辞行,当时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正在梳妆打扮,郭子仪竟让部将们拿着手巾、帮忙打洗脸水,就像使唤仆人一样。
没过几天,儿子们急得直跺脚,对郭子仪说:“父亲!家里东西都快被偷光了!您贵为郡王,怎能如此不顾身份体统呢?” 郭子仪却笑着说:“你们啊,还是阅历太浅。”
他解释道:“我府中养着五百匹战马,一千名亲兵,若将府第高墙深院紧闭,谢绝宾客往来,一旦有人诬陷我谋反,皇帝会作何感想?到那时,恐怕九族都要跟着遭殃,后悔都来不及了!如今我门户大开,行事坦坦荡荡,就算有人想要陷害我,也找不到借口啊。”
果然,起初朝廷上下对此议论纷纷,可时间一长,大家发现郭府确实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,甚至连郭子仪吃饭睡觉的日常琐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。渐渐地,皇帝也彻底放下心来。
公元 781 年,85 岁的郭子仪安然与世长辞。唐德宗亲自登上安福门哭祭,长安百姓也纷纷沿街设奠,三千郭氏子孙扶灵送葬。
这份 “功高震主却能善终” 的圆满结局,在历史上着实堪称奇迹。郭子仪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向世人证明:真正的智者,并非一味地争权夺利,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收敛锋芒。
发布于:安徽省